9月27日,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聯合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山西六省市共同制定的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-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》正式公布。今年的秋冬季攻堅方案明確提出,工業企業實行差別化錯峰生產,一些環保標桿企業甚至可以不予限產。
方案提出,今年秋冬季即從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.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%左右,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3%左右。方案明確了調整產業、能源、運輸、用地四大結構,實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、工業爐窯污染治理、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3個專項行動等任務。
深化工業污染治理。自2018年10月1日起,嚴格執行火電、鋼鐵、石化、化工、有色(不含氧化鋁)、水泥行業以及工業鍋爐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。有序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。
近期不少人擔心采暖季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對經濟的影響,此次公布的方案明確要求,要因地制宜推進工業企業錯峰生產。實行差別化錯峰生產,嚴禁采取“一刀切”方式。
方案要求,各地重點對鋼鐵、建材、焦化、鑄造、有色、化工等高排放行業,實施采暖期錯峰生產;根據采暖期月度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,可適當縮短或延長錯峰生產時間。